了解更多同拓管道資訊,關注管道行業(yè)動態(tài)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名委員提交了《關于加快建設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為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水資源保障的提案》,引發(fā)了社會各界對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關注。
近日,這條歷時半個世紀的偉大工程有了新進展,甘肅省社科院聯合中鐵西北院對南水北調西線進行了第二階段考察,這是考察組第四次進行現場實地踏勘,目前已經圓滿完成了考察工作。同時,第一階段考察編撰的詳細考察報告《天河——藏水入甘考察報告(上冊)》正式出版,這是對開展西線方案比選工作的階段性總結。
前后四次考察行程兩萬余公里
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水資源配置的重大戰(zhàn)略性工程,包括東線、中線、西線三條線路,連接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水系,構成我國北方地區(qū)“四橫三縱”水脈格局。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是從長江上游調水進入黃河上游,解決黃河資源性缺水的根本舉措。自1952年我國首次組織對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查勘以來,西線工程研究論證已逾半個多世紀。
2017年,中鐵西北院收到了甘肅省社科院的邀請,參與到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考察隊,派出了熊治文、安孟康兩名資深專家。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是把我國西部昆侖山脈和巴顏喀拉山以南豐富的水資源調到黃河流域及西北其它地區(qū)的調水工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圍繞西部調水工程,主要有黃委會“一江兩河”調水規(guī)劃、長委會怒江方案、大西線(朔天運河)方案、紅旗河等諸多的調水線路設想。考察組希望通過實地考察,比選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優(yōu)選方案,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北方尤其是甘肅、內蒙、新疆的干旱缺水問題。去年11月,國務院南水北調后續(xù)工程工作會議提出“開展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guī)劃方案比選論證前期工作”,社會各界期盼已久的西線工程終于進入了方案比選階段。
從2017年“藏水入甘”的首度提出,從2018年6月開始到今年6月,考察組一行共開啟了4次漫漫求證之路,前期主要考察了“雅魯藏布江——甘肅——四川”“白龍江——景泰”及“河西走廊——新疆”這三條線路。兩年多時間里,考察線路總路程約兩萬余公里,對線路關鍵節(jié)點的入水口、出水口、壩址位置、文物分布、斷裂帶、青藏高原巖層、活動構造等進行了綜合考察,收集和獲取了大量極具參考性的科研數據,并形成了如今四大比選方案的其中之一。
第一階段考察成果報告已正式出版
今年5月,甘肅省社會科學院、中鐵西北院、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組成考察組,開展南水北調西線方案比選第二階段考察,這也是考察組第四次考察工作。“考察途中滿眼沙漠、河谷、雪山、高山,聽起來景色優(yōu)美,但當你真正置身于這樣的大環(huán)境去工作、生活,你的神經是極度緊繃的,尤其是我們這些搞科研的,更加明確自己肩負的職責,是用“數據、例證”來說話的,危險隨處都有�!笨疾旖M專家安孟康(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說,本次考察歷時10天,從賈曲匯入黃河的入口即調水線路終點出發(fā),途經四川、西藏、青海等多個省份,行程約5000余公里。
沿途跨越黃河,大渡河、雅礱江、瀾滄江的多條支流及怒江、金沙江,翻越阿尼瑪卿山、巴顏喀拉山、雀兒山、他年他翁山等山脈,終點為金沙江調水的側仿水庫擬建壩址。重點考察了黃河水利委員會、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的南水北調引水方案,對調水方案沿線調水線路布置、主要壩址、渡槽位置以及沿線地形地貌、社會經濟、自然生態(tài)、歷史文化等進行了綜合考察。全體考察隊員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多次遭遇暴雨、大雪等災害性天氣,滑坡地質災害帶來的困難,最終完成此次考察任務。
今年6月,南水北調西線考察再次傳來好消息,考察組第一階段考察成果《天河——藏水入甘考察報告(上冊)》出版,該書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了第一階段的考察成果,是對開展西線方案比選工作的階段性總結,旨在促進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guī)劃方案的論證和比選工作。接下來,考察組將編撰《天河—藏水入甘考察報告(下冊)》,主要以今年對黃委會長江水系調水線路和長委會怒江調水線路兩個早期方案比選考察的內容為主籌備編撰。
上一條: 浙江浪川水廠管網延伸工程全面竣工 老百姓喝上幸福水
下一條: 聚氨酯保溫鋼管知識百科